秋风拂过沃土,横沙新洲的金色稻浪里翻滚着丰收的韵律。
经过三年悉心改良和辛勤耕耘,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(横沙新洲)种植的1.19万亩水稻迎来了丰收。
沃土重生:三年攻坚,从“不毛之地”到“生态良田”
谁能想到,脚下这片肥沃的田地,几年前还是一片新生的滩涂?面对初期土壤肥力不足、配套设施不齐等难题,园区坚持以科技为引领,系统化推进土壤改良、绿肥还田等修复工程,规模化投放了水质检测传感器、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等物联网设施设备,逐步建立健康农田生态系统。
三年来,这里的土地从“贫瘠”走向“肥沃”,从“生硬”回归“活力”,为粮食种植和生态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稻鳖和鸣:一田双收,绘就生态循环“丰收图”
围绕“发展资源循环型绿色、有机种养业”的要求,横沙新洲探索开展稻渔共生生态循环种养实践,实现“一水两用、一田双收”,走出了一条“生态、高产、优质”三位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新路。
园区精选银香36、南粳46等优质稻种,从源头锁定“高品质基因”。稻田中的甲鱼化身“生态管理员”,替代化学农药,实现天然抑草、除虫、施肥,形成“稻护鳖、鳖养稻”的闭环系统。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稻米品质,也增强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,是“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”的生动实践。
金谷归仓:初结硕果,横沙新洲新名片正成型
今秋飒爽,横沙新洲全程生态种植的水稻迎来大规模丰收,预估总产量达4500吨。万亩良田之间,收割机隆隆作响,金色稻浪映衬着忙碌的身影。亩产超千斤的生态稻米,颗粒饱满、米香浓郁,蒸煮后软糯弹牙,尽显生态种植的优良品质;稻田里的甲鱼,更因自然种养、肉质紧实而备受市场青睐。
横沙新洲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,不仅实现了土地的绿色蜕变,更让“横沙新洲”这一成功入选《上海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》的优秀品牌稳步走向大众市场,成为上海都市农业的绿色新名片。
续写新篇:绿色为底,绘就都市现代农业新画卷
从滩涂到良田,从实践到丰收,横沙新洲用三年时间,探索一条“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”的现代农业之路。
“十五五”期间,园区将继续贯彻落实《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(横沙新洲)发展战略规划(2023—2035年)》,坚持“世界眼光、国际标准”,创新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国内正规配资平台,探索绿色农业全链条运营新模式,不断为上海市民提供更高品质、更加绿色、更为丰富的农副产品。
保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