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度梦回,我都是在妈妈的背上穿梭在山顶上的各个观测站,时常与星辰作伴;和雪花嬉戏;看着变幻莫测的云朵发呆;听着淅淅沥沥雨声入睡。以至于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了自己的梦想国内正规配资平台,做一个气象工作者。
童年的我,有时坐在屋顶上远眺高山,凝望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山顶边缘,对它们心怀向往,渴望能够攀登到山顶,探索山的深处,知道那里到底有些什么。可当站在山顶的时候,看到的依旧是这种深不可测的神秘。自然给予的威慑,它的寓意从无穷尽。
梦想的翅膀载着我从太原来到了久别的故乡——吕梁。这一场期盼已久的见面,不仅仅是因为这是生我养我的土地,更是让我引以为傲的英雄故里。
吕梁同延安有着相同的红色血脉,一代代吕梁儿女们在这片热土为党的事业前仆后继,秉承着这份红色脉搏,气象人们也在这片土地奋斗春夏秋冬。
我入职的单位是柳林县气象局,这里有我崇拜敬仰的老站长王玉珍,她在气象战线上整整奋斗了一生,从百草丛生的初春,到烈日当头的盛夏,再从野菊遍开的清秋,到北风呼啸的寒冬,她常年工作在偏僻的高山顶上,坚持30年如一日,以站为家,以野草为友,以寂寞为伴,她像一面旗帜,在大山气象儿女们心中,不动不摇、傲然挺立,是英雄吕梁儿女的生动写照。
展开剩余64%吕梁有很多艰苦台站,多建在偏僻的高山顶上。刚到柳林时,走过弯弯绕绕的爬山小路,才能来到山顶上的观测场,虽然路程曲折,但到了观测场却是豁然开朗。一样的蓝天白云、一样可爱的气象仪器,25米见方的场地,始终留有气象人才懂的浪漫。
虽然条件艰苦,但大家翻山越岭安装新设备、维护新仪器,不时奔跑于这个山头、那个山头,距离几十公里是常有的事。有时候为了修好一个仪器,反复跑、反复走,白天黑夜始终有大家奔波的身影,那座山顶最亮星星始终照亮气象人前进的路。我们始终相信,星光不负有梦人。在不断的行走中,我看到了柳林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俗小县城的独特魅力,工作纵使辛苦,但大家总能苦中作乐,唱民歌、扭秧歌......周围的同事个个身怀“绝技”,为我们平凡的工作生活注入了很多不平凡的简单快乐!有一次维护仪器的时候,大家你拿抹布、我拿工具,累了,乏了就自娱自乐扭秧歌激发斗志。夕阳下,我突然迸发了一个想法,“我们用方言、扭着秧歌把气象仪器说给大家伙听好不好?”同事们听着我的想法,个个簇拥过来。我们说干就干,写脚本、租服装、借设备,大家各司其职、相互配合。
拍摄的过程中,也遇到了不少困难。一个镜头拍摄好多次都不成功,脚本拗口、不通顺,犯难的时候真的是压力山大,可是我们没有放弃、没有内耗。三月的柳林阳光刺眼、炽热,但阻挡不了我们的热情,遇到不会拍的就现学、遇到词语拗口就重新绞尽脑汁的想词,有时候因为一个突然的搞笑想法,大家笑作一团,别提多开心了。
经过两天不眠不休、加班加点的拍摄、后期剪辑,视频之事终于落地成功。其实,最后的成品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,但却凝聚了我们大家的心血。
《观测场里当里个当》就这样诞生了,它蕴含了满满的情怀,有我们对吕梁传统文化的继承、有我们对故土的热爱,更多的是我们想把气象说给你听的信心和决心,如果有机会,我们也想让您听一听、看一看,最好能来柳林转一转、来吕梁转一转,因为柳林也好、吕梁也好,优秀的传统文化随处可见,热情的父老乡亲更是比比皆是。
好山好水好风光,好景好人好民风,我来吕梁的时间还很短,还有很多与气象息息相连的美景、民俗没有探索,但我会带着我的梦想,继续行走,让更多的事物与气象碰撞,迸发出更多火花,讲述更多气象故事,传播更多气象文化!——吕梁市柳林县气象局 刘晓洁
来源:吕梁日报国内正规配资平台
发布于:山西省保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